曾经火爆一时的公立医院药房托管模式,正逐渐被各大药企所抛弃。
今天(9月23日),瑞康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终止部分 2015 年度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并将剩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公告显示,瑞康医药本次拟终止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为“医院供应链延伸服务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为13.18亿,拟投入募集资金12.06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68亿,铺底流动资金2.5亿。
在瑞康医药的规划之中,此次募集的医院供应链延伸服务项目包括:建立医药、器械供应商与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交互平台、医院物流管理系统以及进行药房自动化改造。这也被业界俗称为“药房托管”。
在政策层面,药房托管模式在业界始终存在争议。但此次作为年销售超300亿,医药流通行业排名第七的瑞康医药叫停旗下业务,势必将成未来行业的风向标。
有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医药分开的政策不断推进,未来将有大批的药企将放弃药房托管的业务模式,回归到正常的医药营销体系之中。
存在投资风险
瑞康暂停药房托管业务
事实上,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多次发文明确指出,公立医院不得承包、出租药房,不得向营利性企业托管药房。
而此次瑞康医药的《公告》指出,目前对供应链延伸服务是否属于药房托管的具体表现形式尚不明确,决定将“医院供应链延伸服务项目” 剩余尚未投入的募集资金用于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
同时,后续公司将根据行业政策的变化,以自有资金继续推进实施“医院供应链延伸服务项目”。
事实上,自2013年起,药房托管持续升温,据《经济参考报》2016年报道,全国范围内,约有半数以上的二级及以下医院已实施或计划实施药房托管。
但药房托管模式看似是将药房与医院分开,实则医院将药房交付给第三方托管、出租或承包,医院会按照销售金额收取费用,或定额收取托管费。这就使其天然具有将利益输送合法化的嫌疑。
2018年11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公立医院不得承包、出租药房,不得向营利性企业托管药房。
这一政策的推出,各省纷纷跟进。据健识局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河北、宁夏、北京、山东、甘肃、海南、贵州、江苏等多省份已出台了最新政策,杜绝公立医院药房的承包出租、托管。
更为关键的是,药房托管模式并未达到各大医药上市的盈利预期。国药控股相关负责人早在2018年6月曾公开表示,公司以前开展过药房托管业务,但现在已经不做这一块的业务了,“不赚钱,而且还存在政策风险”
同年,山东步长与九州通也同时发布公告称,拟将原议案中的医疗机构药房托管业务模式(包括药品、耗材、中药等集中配送等),调整为专业药房业务模式(包括院内专业社会药房、DTP药房、院边药房、院边门诊等)。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巡视员廖新波曾在接受媒体时表示,在药房托管运行之初,不少医药公司要给医院高达40%的返点,再加上运营、经营成本至少占去10%,二者加起来使得托管药房的成本节节攀升,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至此,药房托管已由“兵家必争之地”,变成了“烫手的山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国家层面发出禁令,各地相继响应落实,药房托管也将陆续退出历史舞台。
多省曾发文鼓励
未来全国一票制或成趋势
随着“两票制”改革的落地实施,中国药品流通领域已经历过一轮洗牌。而现如今,“4+7”带量采购在全国铺开,正实现了医院直接与生产企业签约、生产企业选择配送企业,并鼓励直接结算货款。
有分析人士指出,若这一模式真能在全国顺利推行,未来全国“一票制”趋势越来越强。
2015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药品生产企业是保障药品质量和供应的第一责任人。药品可由中标生产企业直接配送或委托有配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配送到指定医院”;“鼓励医院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结算药品贷款,药品生产企业与配送企业结算配送费用。”
自此,一票制正式被提出,各省市也陆续跟进。据健识局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浙江、湖北、陕西、山西等多省市发文,明确鼓励实行一票制。
更为关键的是,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于今年8月发布通知称,联邦制药、阿斯利康、北京嘉林、华润紫竹、华润赛科、悦康药业等379家生产企业及其视同生产企业的商业公司通过审核,拟认定其为一票情形。
这也就意味着,有近接近400家生产企业以及视同生产企业的商业公司将正式成为广东省第一批审核通过的一票情形的企业名单。
随着医药流通行业的改革不断推进,已呈现出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景象。
不可否认的是,药品供应链将进一步变短,将会让医药流通领域的环节更加透明化。有分析人士指出,一票制的推行对于绝对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脱离了原有的分销模式,未来将既有可能被洗牌出局。
事实上,医药流通领域的洗牌一直都在进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倘若在全国推行“一票制”,会加大生产企业的运营和财务成本,而那些靠带金销售的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或直接遭到淘汰。
显然,在“4+7”带量采购、医保控费等大的政策背景下,“一票制”已开始在部分地区显效,无论是商业公司还是自然人,如果不能及时转型,都可能在政策环境的变化中率先出局。
声明:本文系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邮箱:1958290658@qq.com)
每天几分钟,知晓医药事
Copyright 2020 yaoxie.com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闽)-经营性-2019-0023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国A20150004
闽ICP备14018699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40006 闽公网安备35030502000131号 营业执照:91350300056126227U
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 备案编号:(闽)网械平台备字(2018)第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