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维码

公立医院门诊费上涨——香港医疗体制也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 医院老板内参

2017-07-07 09:05:23 源自:诊锁界

公立医院门诊费上涨——香港医疗体制也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 医院老板内参

  来源:诊锁界

  导语:6月18日起,香港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整体上涨,政府表示这是为了既要鼓励市民恰当使用公营医疗服务,亦需回应公众对使用急症室服务令经济负担加重的忧虑。

  香港公立医院急症室收费从6月18日起,由原来的100元上调至180元,普通科及专科门诊收费均有不同程度上调。以鼓励病情并非最危急的急症室病人转往轮候门诊服务。

公立医院门诊费上涨——香港医疗体制也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 医院老板内参

  除了急症室收费上涨外,15项门诊收费也将上涨。从本月26日开始,普通科门诊收费由45元增至50元,专科门诊首次求诊收费则由100元增至135元,其后每次求诊费用由60元增至80元。

公立医院门诊费上涨——香港医疗体制也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 医院老板内参

  该局新闻发言人指,符合资格人士的公营医疗服务收费,自2003年起从未调整过。政府在厘订新的收费水平时已考虑医院管理局(医管局)主要根据2015至16年度服务成本水平的收费建议,并适度调节加幅,以释除公众疑虑和鼓励市民恰当使用服务。“除急症室收费外,其他收费的增幅相对温和,增幅由9%至50%不等。政府既要鼓励市民恰当使用公营医疗服务,亦需回应公众对使用急症室服务令经济负担加重的忧虑,故把急症室收费定为180元,而非医管局所建议的220元,应可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公立医院门诊费上涨——香港医疗体制也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 医院老板内参

公立医院门诊费上涨——香港医疗体制也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 医院老板内参

  大部分私家医院门诊是24小时服务,一般分为日诊及夜诊不同收费,仁安医院及圣保禄医院则分3时段收费;周末及红日假期收费亦不同。

  唯一有“急症门诊”的仁安医院收费最贵,凌晨时间更收600元,不过60岁或以上长者收费稍低,比正常便宜约50至70元。

公立医院门诊费上涨——香港医疗体制也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 医院老板内参

  集体上涨后,暴露出香港现行医疗体制正面临着巨大压力和资源短缺,在香港看病究竟有多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

  一、硬件不足,床位难求

  在香港,老年人口不断上升,根据香港统计处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65岁以上的老人达到119万,占到了总人口的16.2%。

公立医院门诊费上涨——香港医疗体制也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 医院老板内参

  按年龄组别划分的全港人口统计数据

  (图片来源:香港统计处)

  然而,公立医院病床床位的增幅却非常缓慢。医管局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3月底,公院共有21,132张普通科病床,及后14/15、15/16两个年度,仅增加约1%病床。(来源注明:香港经济日报)

公立医院门诊费上涨——香港医疗体制也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 医院老板内参

  从医管局发布的数据中看到,冬季流感高发期全港公立医院的内科住院床位占用率全线超过100%,内科出院和转院只是日间,没有人在半夜出院,更加重了床位的压力。

  这就不难解释每年一到冬夏流感高发期,香港公立医院急症室就被病人塞满的场景,不少急诊室和内科超负荷运作,紧急增加的病床只好直接放在过道旁,可谓是一床难求!

公立医院门诊费上涨——香港医疗体制也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 医院老板内参

  (图片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公立医院儿科门诊的病床数量一样吃紧。医院管理局2015年的调查显示,全港公院共提供1564张儿科及初生婴儿科病床,平均每千名儿童仅有1.5张病床。(来源注明:东网)

公立医院门诊费上涨——香港医疗体制也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 医院老板内参

  (图片来源:东网)

  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夏季流感疫情在全港流行,香港曾出现全日超过5800人到急症室求诊,一时间病人逼爆急症室!

  全港内科病房占用率平均达110%,个别如威尔斯医院、博爱医院以及伊利沙伯医院占用率更达121%至125%。伊利沙伯医院急症室情急之下只好紧急贴出“病房爆满”通知,平均等候入院的时间高达15小时。

公立医院门诊费上涨——香港医疗体制也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 医院老板内参

  伊利沙伯医院在夏季流感疫情高发期贴出的病房爆满公告

  (图片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有医护人员见此状只好用歌曲来表达对病房人满为患的无奈,将《无间道》改编成一首叫《急症无间做》的歌,在网络上广泛流传。

公立医院门诊费上涨——香港医疗体制也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 医院老板内参

  二、骨科门诊等三年

  本港的公立医院被塞爆的现象不止发生在急症室里,非紧急的专科轮候时间更长,有的病人一等就要等上好几年。

  根据医管局资料,九龙东的骨科在专科轮候时间中最长,竟然达到了175个星期!一年以52个星期计算,足足要等上三年多的时间。紧随其后的是港岛西的精神科和妇科,等待的时间也达到了三年左右。

公立医院门诊费上涨——香港医疗体制也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 医院老板内参

  (图片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如果是想在新界东看耳鼻喉科、內科、骨科、精神科,等候的时间分别要101、100、152、123个星期。同时,新界东的儿科形势也非常严峻,轮候时间高达42个星期,为全港最长。

  九龙东和港岛西的情势同样不容乐观,其中九龙东就有三个专科的等待时间均超过了100个星期,病人等候就诊的时间已经不是按小时或天来计,而是按年排期!

公立医院门诊费上涨——香港医疗体制也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 医院老板内参

  网友晒出本港某公立医院专科候诊时间排期表

  (图片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三、医护人员短缺

  硬件不足,急症室和专科门诊超负荷、床位吃紧,更加要命的是软件也不足!医护人员短缺现象同样严峻,缺医生、护士在香港成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截至2016年10月的一年内,公立医院医生、护士及专职医疗人员的流失率,均创下近6年高峰,分别为4.7%、5.4%及4%,有个别专科的流失率更达到一成。(来源注明:《星岛日报》)

  (据调查:大量流失的医护人员的一个原因是:很多公立医院的医生做满5年后,就会转到私人医院去赚取数倍多的薪金。那里工作量低,薪金又高,还可以分取集团红利。中产阶级的病人需要紧急治疗,都会选择私人医疗服务,避免因久候而令病情恶化)

公立医院门诊费上涨——香港医疗体制也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 医院老板内参

  (图片来源:苹果日报)

  目前本港只有约1.4万名医生,总人口数却达到了737万,65岁以上的人口就有119万。而这1.4万名医生中为公营医院服务的医生只有5000多人,他们却需要为全港超过九成市民提供医疗服务。

  所以,如果以香港公营医院的求医人数与医生比例计算,每1000名香港人只有医生0.67名。

  儿科方面,香港保护儿童会数据显示,201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成员中,平均每万名18岁以下儿童有7.7名儿科医生,但是香港只有5.1名儿科医生,低于了平均水平。儿科医生对人口比例,在29个OECD成员中,香港排第20位。

  四、香港会出现“医护荒”吗?

  医疗人力规划和专业发展策略检讨督导委员会委托香港大学历时五年,按本港2015年医疗服务模式及水平,综合未来香港人口老化等多项因素,推算了13个医疗专业未来在香港的人手需求,结果如何呢?

公立医院门诊费上涨——香港医疗体制也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 医院老板内参

  (图片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目前港府也在想尽各种办法,无论是增加医科生学额、减少相关专科非本地医生的实习期,还是放宽海外返港医生的注册申请,都希望能在未来扭转局面,以期望大规模的“医护荒”不会到来。

  参考资料:香港卫生署、香港医管局、文汇报、财新网、港漂圈。

  另反思下: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医疗体系,医疗保健体制是每个国家和区域都头疼的一件大事。相比一些高福利的医疗国家和区域,我们大陆居民看病,虽有偶然有些不愉快,但是不是也有点小幸福呢?



上一篇: 下一篇:
购物车(0)
0
QQ客服